内蒙古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
当前位置:首页> 成员馆列表 > 成员馆简介
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

1、概述

内蒙古科技大学前身为包头钢铁学院,座落于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之一的包头市。学校创建于1956年,2003年组建为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是学校 “教学科研基础大平台”。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馆已成为一所包头地区馆藏文献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服务最全面的综合性图书馆。

近年来,本馆坚持“开发利用第一,数字化技术优先,管理服务效率并重”的办馆指导思想和“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宣传理念,在不断加强传统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着力进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力求形成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协调并进的馆藏格局。“馆藏资源数字化、网络资源馆藏化、资源管理一体化和服务形式多样化”的办馆目标正在逐步实现。2003年被华北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协会评为先进图书馆;2007年被内蒙古图书馆学会评为先进图书馆; 2009年获“华北地区高等学校2007-2009年度先进图书馆”荣誉称号。2009年以来,本馆连续三年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并于2011年荣获 “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

2、馆舍建筑

本馆现有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阅览座位1300多席。现正扩建28000平方米新馆,扩建后馆舍总面积4万平方米。

3、机构设置、人员结构

本馆现设有办公室、采编部、参考咨询部、文献检索教研室、技术部、流通部、图书阅览部、期刊阅览部等八个部门。现有员工60人,其中男16人,女44人;研究生18人,本科生27人;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19人,其它23人。

4、馆藏资源

本馆以收集工科文献为主要特色,兼收管理、文学、理学、法学等各科文献。其中,纸本文献102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检索系统29个,分别为:Elsevier Science Direct数据库、Engineering Village 2数据库、 SpringerLink数据库、EBSCOhost(BSP/ASP)数据库、国道数据库;外文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CNKI知识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博看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五车数字图书馆 ;司法行政执法电子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中宏教研支持系统,银符时代考试题库、新东方在线、北大法意网、方正中华数字书苑等。累计引进购入中外文电子图书近181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3万多种;学位论文近140万篇;会议论文100余万篇。

5、读者服务

本馆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种方式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了邓小平理论研究室、大学生读书俱乐部等特色阅览室;实现了纸质文献从早8:30到晚9:00不间断借阅;网上电子文献资源24小时开放,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2007年全年借阅纸质图书突破53万册次。本馆于2006年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馆员分类管理制度和学生馆员制度。根据本校实际,在自治区高校范围内率先为材料、冶金、能源、环境、生物、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矿山工程技术10个学科提供了学科导航服务;在网上建立了“投稿指南”、“图书馆利用100问”、英语考试平台,考研平台等特色服务项目,受到学校师生的普遍欢迎。

6、学术、科研成果

近十年来,图书馆每年举办一次“业务与学术研讨会”,累计收录论文357篇,同时编辑印刷了十集“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业务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在全国各级各类刊物、会议上发表论文93篇,内容涉及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许多馆员的论文受到了专家的好评,分别获得了不同等级的奖项,对实际工作产生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全体图书馆员的业务与学术水平普遍提高,影响不断扩大。九届研讨会期间,本馆还累计邀请内蒙呼包二市和国内著名图书馆学专家60多人次到会评价论文或讲学,对本馆工作进行指导。著名图书馆学家、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在应邀出席本馆2006年研讨会时称赞道:“由一个图书馆举办学术讨论会,并且有声有色,在全国也不多见。内科大图书馆在这方面无疑已走到了全国的前列”。2009年4月,著名图书馆学家、中山大学资讯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程焕文教授,应邀前来我校讲学,并出席我校第四届读书宣传月开幕式暨第八届图书馆业务与学术研讨会。程焕文教授还特别对我校开展的读书宣传月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全国像内科大这样开展大规模读书宣传月的大学不多,这是一个普及推广阅读的好形式,值得其他大学学习。2010年4月,本馆邀请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教授前来我校讲学,并出席我校第五届读书宣传月开幕式暨第九届图书馆业务与学术研讨会,再次收到良好效果。

2006年,本馆纵向科研立项获得突破: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数据挖掘技术在西部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和内蒙古教育厅“人文社科类专题研究项目”一项;建立馆内科研立项制度,首次确定17个研究题目为馆内科研立项项目。

2009年以来,本馆创新方法教学研究项目,连续三年获内蒙古科技厅重点立项支持,合同资助达五十五万元。

2010年,本馆《稀土专题特色数据库》项目获教育部“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三期“专题特色数据库”立项。

7、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素质教育

本馆承担着全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开设《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和《创造学》、《发明创新设计于实践》、《幸福学》四门公共选修课程。其中,《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课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由于成绩显著,获得200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并从2006级本科生开始被学校定为公共必修课。该课程开创了内科大“课堂多媒体教学与网上演示教学相结合、网上阅读讲义与网上提交批改作业相结合、开放式教学与研究型教学、个性化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高校公共课开设类似课程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也为内科大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荣誉。《创造学与实践教学研究》、《信息检索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分获2011年学校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在内蒙古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本馆两人两次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今年又有一人获得文科组二等奖。

8、未来展望

内科大图书馆将继续坚持多年形成的办馆指导思想,坚持以读者和馆员为本,从加大数字图书馆建设力度入手,强化内部管理改革,构建和谐图书馆,调动全体馆员的工作积极性,稳步推进自身建设与发展,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逐步实现“馆藏资源数字化、网络资源馆藏化、资源管理一体化、服务形式多样化”的办馆目标。